新生兒的頭型不是天生完美,而是透過正確的睡眠習慣與照護慢慢「睡出來」的!尤其是在出生後的前 6 個月,寶寶的頭骨尚未完全閉合,若長期以固定姿勢仰睡,就可能導致偏頭或扁頭問題。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:為什麼會偏頭?如何預防?床墊與枕頭該怎麼挑?一次幫你整理到位!
✨ 為什麼寶寶容易出現偏頭或扁頭?
根據兒科研究,大約有 20~30% 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半年內出現不同程度的頭型不對稱,最常見的就是「姿勢性斜頭症」(positional plagiocephaly)。主要原因包括:
- 長期位於同一側身睡姿
- 喜歡望同一側光源/聲音
- 小孩在子宮內被壓迫
- 用不對的枕頭
最重要的是,在小孩正在發育期間,如果背負壓力不均、長時間保持同姿,就容易產生不對稱累積。
寶寶頭型發展階段簡介
月齡 | 發展狀況 |
0~1個月 | 頭型可能因產道擠壓略長或偏,但通常會自然恢復 |
2~4個月 | 頭骨柔軟+仰躺時間長,是偏頭風險最高期 |
5~6個月 | 頭部活動增多、會翻身,偏頭若已形成則改善難度較高 |
6個月以上 | 頭型趨於穩定,改善空間有限,需視嚴重程度介入 |
3 大領域,打造寶寶的好頭型,預防偏頭
1. 正確睡姿切換,避免一側壓力
可以透過日常觀察,如果寶寶喜歡望同一側,家長可選擇按時交替頭的方向,如:
- 父母輪流左右手交替抱寶寶,讓寶寶頭部接觸不同側
- 將床的光源/聲音條件切換位置
- 每天設定 3~4 次 tummy time(寶寶清醒時趴著活動)
「不是要常常換,而是在保持寶寶舒適的前提下有意識地給他做方向切換」
2. 引導寶寶主動活動,減少被動仰躺時間
預防偏頭不只是「換方向」,更重要的是讓寶寶自己動起來!增加白天清醒時的活動量,不僅能促進頭部肌力發展,也能幫助頭型自然對稱。
💡 推薦這些親子互動方式:
- tummy time 趴姿練習:從出生滿月後開始,每天幾次、每次數分鐘,逐步增加時間
- 側躺陪玩:抱著或在床上讓寶寶側身看玩具,鍛鍊頸部與核心肌群
- 高低視線引導:爸媽可用聲音、表情、鏡子等,引導寶寶左右轉頭或抬頭觀察
這些活動不只能幫助頭型,還對寶寶的視覺、聽覺、運動發展有長期正向影響。
3. 抵抗偏頭很重要,枕頭是輔助工具,而不是主方法
如果寶寶看起來已有頭型偏向一側,可以試著選擇有區隔壓力設計的專利枕頭,符合裡面有中間凹槽、不干擾頭部活動。
🔹 推薦:MIMOS 護頭型嬰兒枕頭
- 西班牙原廠製造,通過歐盟 CE 醫療器材認證
- 採用 100% 高透氣網狀布料,有效排出寶寶呼出的二氧化碳與溢奶殘留
- 專利凹槽設計,能平均分散頭部壓力,減少單點受壓
- 超輕量、可水洗、快乾,適合日常頻繁使用與清潔
🧠 側睡偏頭,也可能來自「姿勢性斜頸」
不少寶寶的偏頭,其實是因為頸部肌肉緊繃導致無法自由轉頭——這就是所謂的「姿勢性斜頸」。
🔍 常見觀察指標:
- 抱起時寶寶頭總是偏向一邊,不容易轉頭另一側
- 喜歡看同一方向,睡覺也總是頭歪同側
- 嘗試轉頭時會哭或明顯抗拒
如有疑慮,建議諮詢兒科醫師、物理治療師或小兒發展科,部分寶寶可透過嬰兒按摩、頸部伸展訓練改善。
❓ 常見迷思 QA 快問快答
Q:寶寶剛出生就能用枕頭嗎?
A:建議觀察頭型與睡姿,再依情況評估是否使用護頭枕。
Q:偏頭會自己好嗎?需要戴矯正頭盔嗎?
A:輕微偏頭通常可透過頭型枕和睡姿調整改善,嚴重偏頭建議就醫評估是否需配戴頭盔。
Q:白天可以讓寶寶側睡或趴睡嗎?
A:清醒時可以進行趴睡活動,但睡眠時仍建議仰睡以降低窒息風險。
Q:一般枕頭跟mimos護頭枕有差別嗎?
A:有差。護頭型枕經設計分散壓力、減少側偏,一般枕頭則可能壓力集中反而更不利。
3 項偏頭警示指標,如果出現這些環節,請儘早就醫兒科:
- 頭型一眼看出很明顯不定形/偏向一側
- 抽血時一個耳垂的高度明顯與另一個不同
- 寶寶只看一側,總是頭面同一方向
如持續時間過長,不僅是外觀,還可能影響到耳聲、牙齒並發。